研究所拥有一支由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领衔,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研究助理7名,研究生10余名组成的研究队伍。团队骨干成员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拥有宁波市“3315计划”全球高端创新团队和“宁波市城乡水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用房面积550平方米,与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相关的仪器设备投资超过300余万元。团队在水环境模拟与预测、水环境监测、水环境修复、生态影响评估、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开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关研究基础包括:
1、河湖生态质量与修复
开发了高负荷渗滤床技术与分散污水净化槽、土著菌筛选扩增与固定化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以控制面源污染为起点,以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为手段、以水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和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2、高精度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发
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如Delft3D, FVCOM, EFDC)对河网、湖泊、河口等水体水质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水质指标(如氨氮,COD,溶解氧,叶绿素)、水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各种相关因子(如排污口、盐度、潮汐、温度)对水质的影响,从而为水体水质改善、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保障;
3、环境材料开发及污水资源化处理
基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材料及技术研究,开发了重金属及有毒有机污染物协同处理关键技术和高盐化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开展了饮用水生物滤池中DON生成规律及控制机理研究,开发了双层滤料及双点进水生物滤池DON的生成规律及控制技术;
4、智慧水环境监测技术
通过先进的在线监测手段和数据采集模式,构建完善的河湖管理区域监控网络,为河道水质净化与项目维护提供评价服务,使河湖水体管理部门能够实时监控水域安全、环境现状与潜在风险,监控重点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和重大危险源的事时参数状态,对违反环境保护、安全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提升重要河湖安全程度和整体环境水平。
团队共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同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多元化技术服务支撑,累计获得研究经费3000余万元,建立多项污染源控制和水环境修复示范工程,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表1 滨海水系统工程研究所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学位 |
主要研究方向 |
1 |
靳慧霞 |
教授 |
硕士 |
水环境规划与地表水修复 |
2 |
张会宁 |
副教授 |
博士 |
水质安全 |
3 |
马建青 |
副研究员 |
博士 |
水处理材料开发 |
4 |
张科锋 |
教授 |
博士 |
滨海环境水力水质模拟、水务大数据系统分析 |
5 |
吴钢锋 |
讲师 |
博士 |
滨海环境水力水质模拟、水务大数据系统分析 |
6 |
钱勇兴 |
讲师 |
博士 |
水处理工艺开发 |
7 |
李 妍 |
讲师 |
博士 |
水系统安全保障 |
8 | 马 迪 |
讲师 | 博士 | 水资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