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8点半小组在老地方集合,今天是采访老手艺人由于老手艺人在余姚,为了经费考虑只有两位组员去了余姚采手艺人其余的成员在紫鹃小区进行走访。他们从南门出去带着憧憬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了解今天采访的老人姓姚,家在余姚肖东,是一位箍桶的老艺人,老人今年64岁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我们去的很巧老人与儿子正在做箍桶。老姚对箍桶的质量要求很高,说起肖东的箍桶匠老姚,市区老住户并不陌生,熟悉的人总会说:“他可真是把箍桶的好手!”
老人告诉我们:“我家三代箍桶,我30岁开始承继祖业,从事木桶、板盆之类的圆件制作,也就是所谓的箍桶。现如今,虽说眼睛没有过去明亮了,可但凡有邻居、朋友请我修旧,我都非常乐意帮忙。”
老姚说,这个行业最兴旺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用的提水吊桶、盛水水桶以及洗衣、洗脚、洗澡盆等,都是木料制成的。过去姑娘出嫁的嫁妆中,必须有马桶、脚盆,这些盆桶是杉木制作的。老姚激动地说:“最值得自豪的是,当时整个如城地区开水炉上用的圆件都是我做的、我修的,大家信赖我的技术,那也是我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候。”
老人对于老手艺的热爱让队员们感触甚深,队员们试图通过民间手工艺人的口述,了解民间手工艺术保留的数量、发展现状以及传承情况。更重要的,通过调研,对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进行宣传,以此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保护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传承下去。”
保护民间手工艺,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给民间手工艺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民间手工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分院
“研究宁波传统木制手工艺传承意义”调研小组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