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6-15 】


金伟良

男,汉族,196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2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55月获得硕士学位,19894月获得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至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讲师。1991年至1993年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大学作博士后,获得德国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1994年至1995年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获得挪威国家研究委员会基金。1996年至1997年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系主任助理。1997年至1998年,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1998年至20097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2009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可靠性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建筑学会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副主委。

业务专长: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谢新宇

19699月生,19964月获得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教授,200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主要是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会议论文50多篇,其中EISC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参编论著、主编教材、参编国家行业规范和工程手册各1部,组织翻译专著2部。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和重大横向课题多项。目前负责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横向课题等多项。作为主要参加者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兼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第三届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软粘土力学与地基处理、特种基础工程。

凌道盛

男,196810月生。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三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动力学与地震和交通岩土工程。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973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参与单位负责人),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单位负责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台金高速公路高填方工程、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隧洞工程等重大工程咨询项目3项。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篇,EI收录论文93篇;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业务专长: 土动力学、地震和交通岩土工程。

张科锋

简介:男,19642月出生,浙江省“千人计划”,学校“三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8份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和英国皇家学会项目评审员,主持和参与了7项欧盟和英国环境及农村事务部资助的课题,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可用于模拟作物生产对水体污染的大型农业水文动力学集成模型。近五年内发表了论文等出版物28篇,其中11篇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顶尖10%杂志,SCI收录16篇,EI收录2篇。领衔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利用”团队入选为宁波市首批“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

业务专长: 水资源优化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环境建模、市政工程。

华晨

男,汉族,19632月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法国总统项目“50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高级访问学者、中组部、团中央“2002博士服务团”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长助理、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业务专长:城市规划

边祖光

男,1977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学校三江青年学者,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1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9篇;合作出版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2015年)。20093月至20097月,国立台湾大学客座助理研究员;20122月至20131月,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2013.6-2014.5,宁波市鄞州区交通局全职挂职(局长助理)。

业务专长:桥梁结构、智能结构

耿健

工学博士,教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2017-)、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2012-2017,终期考核优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青年三江学者”。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砌体结构领域优秀青年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建筑固废专委会委员,亚洲混凝土联合会(ACF)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结题评审专家,国际权威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和《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审稿人。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制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来已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转让一项),获浙江省科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毛江鸿

男,19857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结构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结构安全性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等方面研究,已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6篇,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

业务专长:结构健康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工程应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徐亦冬

男,1980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访问学者,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TC CCH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建筑固废专委会委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检测分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生态建筑材料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宁波市科技局项目5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0余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gterials""东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7篇,是20SCI/EI检索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授权发专利4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The Application of Recycle Aggregate Concrete in Pavement》、“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专著1部《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损伤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4年获宁波市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16年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业务专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绿色建筑材料,结构检测技术

张会宁

男,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曾访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宁波市城乡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宁波市剿灭劣Ⅴ类水首席技术专家组成员。从事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入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青年骨干计划,2015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曾获200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16年度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优秀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水质安全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利用工程技术、环境微生物技术、生化/物化工艺解决给排水中饮用水安全、污水治理等领域问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及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14篇(包括Chemoshpere Top期刊),申请多项专利,目前授权8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4名已毕业。

业务专长:市政工程、环境教育、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饮用水安全。

甘慧慧

出生于19875月,工学博士,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人民政府重点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新型环保材料、环境修复,海绵城市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及宁波市科技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其中SCI/EI论文近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评审人。

业务专长:环境材料、水污染控制化学、环境生态修复